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android中dip、dp、px、sp和屏幕密度
阅读量:6968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7

本文共 103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  hot3.png

1. dip: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(设备独立像素). 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显示效果,这个和设备硬件有关,一般我们为了支持WVGA、HVGA和QVGA 推荐使用这    这个,不依赖像素。

    这里要特别注意dip与屏幕密度有关,而屏幕密度又与具体的硬件有关,硬件设置不正确,有可能导致dip不能正常显示。在屏幕密度为160的显示屏上,1dip=1px,有时候可能你的屏幕分辨率很大如480*800,但是屏幕密度没有正确设置比如说还是160,那么这个时候凡是使用dip的都会显示异常,基本都是显示过小。
     dip的换算:
           dip(value)=(int) (px(value)/1.5 + 0.5)
2. dp: 很简单,和dip是一样的。
3. px: pixels(像素),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显示屏显示效果是相同的,这是绝对像素,是多少就永远是多少不会改变。
4.  sp: scaled pixels(放大像素). 主要用于字体显示best for textsize。

备注: 根据google的推荐,像素统一使用dip,字体统一使用sp 

举个例子区别px和dip:

px就是像素,如果用px,就会用实际像素画,比个如吧,用画一条长度为240px的横线,在480宽的模拟器上看就是一半的屏宽,而在320宽的模拟器上看就是2/3的屏宽了。

而dip,就是把屏幕的高分成480分,宽分成320分。比如你做一条160dip的横线,无论你在320还480的模拟器上,都是一半屏的长度。

public static int dip2px(Context context, float dipValue){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inal float scale = context.getResources().getDisplayMetrics().density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eturn (int)(dipValue * scale + 0.5f);
        }
    public static int px2dip(Context context, float pxValue)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inal float scale = context.getResources().getDisplayMetrics().density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eturn (int)(pxValue / scale + 0.5f);
        }

分类:

转载于:https://my.oschina.net/wzzz/blog/135856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poj3261
查看>>
bbs项目实现点赞和评论的功能
查看>>
贪心算法的实现框架
查看>>
循环例题
查看>>
关于form/input 的autocomplete="off"属性
查看>>
Java 8 Nashorn JavaScript
查看>>
hibernate映射数据库时@ManyToOne和@OneToMany
查看>>
初探单点登录 SSO
查看>>
Ubuntu apt-get出现unable to locate package解决方案
查看>>
mvn jetty:run PermGen溢出问题
查看>>
回答自己的提问!
查看>>
latex01-LaTeX环境的安装与配置
查看>>
成本维护不允许超过设定比例
查看>>
Android调用相机并将照片存储到sd卡上
查看>>
GridView 常用技巧
查看>>
[2017BUAA软工]个人阅读作业+总结
查看>>
Python--day65--模板语言之变量相关语法
查看>>
the simplest usage of the menu(Android Development)
查看>>
为什么处理排序的数组要比非排序的快
查看>>
游标的简单理解
查看>>